近年來,能源電池技術發展迅猛,但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據統計,2010-2024年間,全球共報告近萬起鋰離子電池安全事故,對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等領域發展構成重大挑戰。傳統外部傳感技術難以滿足電池內部風險信號的早期精準識別,使得植入式內部傳感技術備受期待,但包括歐美《Battery 2030+》等研究計劃在內的植入方案,仍存在破壞電池密封結構、電磁屏蔽導致信號傳輸受限、長期穩定性不足以及工業化兼容性較差等技術瓶頸。
區別于歐美的技術體系與思路,團隊歷經十余年多學科交叉攻關,另辟蹊徑,提出“中國方案”:
(1)耐腐感知(測得準):研制50μm薄膜耐化學/電化學腐蝕傳感器,解決了植入傳感器長壽命需求與電化學腐蝕環境的問題;
(2)無損植入(埋得進):提出兼容工業制造流程的無損植入工藝,解決了傳感器植入需求與電池全壽命周期穩定服役的問題;
(3)跨屏傳輸(傳得出):研制基于載波傳輸的微型通信芯片,解決了傳感信號高效傳輸需求與電池單體外殼電磁屏蔽的問題;
(4)智能預警(用得好):基于長期監測電池內部傳感信號構建數據驅動分析模型,初步應用于單體電池內部失效早期預警。
基于此方案,團隊設計了一種小型化、低功耗的植入式傳感系統,可以精確地感知和無線傳輸鋰離子電池內部的溫度和應變信號。該植入式傳感系統在商用100 Ah方形磷酸鐵鋰電池中具有超低功耗(0.068‰);集成該傳感系統的方形電池在1000次循環中表現出高穩定性,容量保持率為93.74%,這幾乎與未集成該系統的電池循環穩定性相同。結合基于反向傳播(BP)神經網絡構建的預測模型和內部應變信號,實現了電極斷裂位置的定位?;谥踩霚囟葌鞲邢到y和內短路觸發技術,實現了對方形鋰離子電池內部熱失效的早期診斷。該植入式傳感系統可以較早地識別出電池內部異常溫度和應變信號,從而提高了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本技術相關成果已在Nature發表。
圖1.電池單體無損植入式智能傳感系統
應用于電池安全領域,可確保商用電池安全運行,及時獲取電池內部信號并實現早期故障診斷與預警。
隨著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的快速發展,對高安全性、高穩定性的電池監測技術需求不斷增加。該植入式傳感系統可以較早識別電池內部異常溫度和應變信號,從而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梢酝苿幽茉措姵刂悄軅鞲性趦δ茈娬?、電動汽車的落地應用,加速能源電池的本質安全進程,推動行業邁向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未來。
掃碼關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