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痛點問題
飛沫、氣溶膠傳播是新冠已明確的主要傳播途徑,尤其在一些特殊的診療操作,例如插拔管、氣切、消化內鏡檢查時,可能排放高濃度氣溶膠飛沫,醫護人員與患者的近距離暴露可能導致醫源性感染。盡管人際間的交叉傳染機理方面的科學研究不斷深入,但受限于真實診療場景中暴露過程的生物安全要求,難以量化醫護個體暴露劑量,科學合理地選擇個體防護措施至今仍無依據可循,導致疫情早期因醫療物資不足而出現防護不到位,后期又出現過度防護,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2. 解決方案
本技術涉及一種飛沫/氣溶膠暴露風險評價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包括:選擇熒光標記物和適合于熒光標記物的最佳激發波長光源;獲取由熒光標記物得到的熒光標記溶液的熒光發射光譜,確定熒光激發光譜;以最佳激發波長光源為光源,基于熒光發射光譜、熒光激發光譜,在患者飛沫生成區域完成熒光標記后,通過仿生系統模擬診療過程中醫護人員與患者的一種或多種接觸模式,采集暴露后預設采樣位置處的第一熒光亮度,參照暴露前的熒光亮度,根據第一熒光強度差值識別飛沫/氣溶膠在醫護人員的面部黏膜沉降和呼吸道吸入的第一暴露風險等級。由此,對降低醫護人員職業暴露感染風險、優化醫院不同診療操作個體防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及技術支撐。
圖1 本技術的醫護體外暴露仿生模塊
該模塊可仿真診療操作時醫護實際呼吸過程,完成飛沫/氣溶膠的面部黏膜沉降、呼吸道吸入等途徑的暴露劑量測量,克服了真實人體采樣困難、安全性要求高等問題。
主要應用于醫院氣溶膠生成操作,降低醫護人員職業暴露感染風險、優化醫院不同診療操作個體防護措施,服務醫護職業健康的同時節約醫療成本。
醫院院內感染是當前提升醫療救治質量的主要難點之一,本技術針對經呼出飛沫和呼出氣溶膠途徑造成的暴露風險,建立了相關評價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為控制醫院院內感染提供關鍵反饋,是未來健康醫院的關鍵支撐。該技術的產品化有望在國內醫院開展廣泛應用。
現有市場技術側重于利用呼吸暖體假人模擬真人,完成呼出飛沫的吸入暴露過程,一方面可提高實驗安全性,尤其適用于危險系數較高的實驗條件下,如醫院傳染風險研究;另一方面可保證實驗的可重復性,實現個體暴露劑量的客觀、系統評價。該類研究通過在環境中釋放飛沫,營造真實飛沫/氣溶膠暴露場景,測量呼吸暖體假人暴露劑量,量化傳染風險。然而,簡化的釋放源與真實診療操作相差較大,難以模擬真實診療操作人體飛沫呼出過程,同時,熒光標記物多為化學合成的熒光素,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受限于臨床倫理要求,該類技術方法雖簡單直觀,但難以應用于醫院真實場景,技術應用性不足。
本技術基于熒光示蹤及醫護體外仿生系統,開發適用于真實診療操作的醫護飛沫/氣溶膠暴露風險評價方法,真實性和準確性均優于現有技術。
掃碼關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