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外發展狀況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設施栽培面積已有1000萬畝,其中,溫室250萬畝,塑料大棚200萬畝,中、小棚500萬畝,地膜覆蓋9600萬畝,為世界之最。目前,我國農村以塑料膜覆蓋為主的園藝設施,每平方米的投入一般在50%以上。高效節能溫室增產效果在80%以上,加上產品質量高,又多在淡季上市,每畝增收在5000元以上,半年到一年就可以收回建溫室的投資。與此同時,為適應當地市場需要,在一些大城市郊區和重要的工礦區陸續建立起了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型溫室,這類溫室設計科學,具有智能測控功能,輔以科學管理,可實現全年高產、穩產精細蔬菜、花卉、經濟效益極好。雖然建這類溫室的投資較高。但仍有不少地區在加大這方面投入。這種情況帶動了溫室設施的制造業的發展。由于該行業在幾年前還是空白點,至今國內能形成規模生產能力的溫室設施制造廠屈指可數,且多數不能生產配套設備,僅限于北京、上海兩地,不具備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國內高檔溫室市場主要被進口產品占領。據統計,在79-95年間,我國共引進溫室213萬平方米,而97-98兩年中就進口了200萬平方米,產品來自荷蘭、以色列、美國、法國、日本、羅馬尼亞,進口玻璃溫室造價為600-700元/m2,塑料溫室450-500元/m2,若按平均500元/m2計算,僅97、98兩年全國就為引進溫室耗費了10億元。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對溫室設施的需求在今后的十幾年都將保持旺盛的勢頭,面對這樣一個幾十億元的市場,我們應該抓住機遇。
二、市場分析預測及社會、經濟效益
在未來十年內全國就有1600平方米溫室按250元/平方米計算,則總值為40億元,若按年增長量20%計算,則總值為62億元,西北五省作為潛在的溫室使用大戶,按占全國總面積1/4計算的話,每年用于溫室的投資約在1-1.5億元之間。溫室作物產值一般不低于投資的3倍,可見經濟效益將十分驚人。
三、主要技術內容
全套溫室設施的研制涉及機械、結構、測量和電腦控制技術,這些都在我校的專業覆蓋之內,我校完全有把握完成這些領域的研究內容。針對農業部有關“九五”期間溫室研究的重點課題,經過廣泛的調研和西北農業大學的園藝系專家的合作指導,我們擬將研究重點放在溫室環境參數調控技術,即智能溫室的核心技術方面。這是因為國內前些年的注意力是放在溫室的構造及配套設備方面,解決了國產溫室設施的有與無的問題。通過借鑒國外產品和自身探索,已經出現了一些較成熟溫室結構。
相對溫室構造這些硬件的部分而言,溫室環境參數調控系統,則屬于軟件,它的應用是提高溫室的栽培管理技術含量,減少經驗因素,強化技術指標,真正適應工廠化蔬菜的生產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時,調控系統的核心技術也是國外廠家的最為保密的部分。我們只能依靠自已的力量研制開發、確立自已的知識產權,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調控技術適用性強,好的系統完全可能被外地生產的廠家選用配套,國內目前聲稱具有生產智能溫室能力的僅2-3家,由于他們開展研制時間較早,限于當時的電腦水平和國內部分種類傳感器性能不佳,系統整體水平不高。又由于進入市場時間短,系統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還有待證明,上述情況表明,調控系統研究方興未艾。我們將充分利用最新電腦技術和傳感器技術,同時解決智能部分配套設備存在的問題,力求系統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完成商品化過程,使科研真正面向生產、面向市場。
產業化應用
掃碼關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